中新網福建新聞6月29日電(陳瑤) 2023年初,被告人邵某某、邱某某、林某某在連江縣鳳城鎮(zhèn)某小區(qū)成立“工作室”,向通訊運營商內部工作人員購買手機號碼和驗證碼,通過注冊網絡上的京東、京喜、淘寶APP新用戶賺取返利作。經專項審計認定:工作室成立期間共計使用手機號碼15070條。
連江縣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“三多理念”,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行為,同步依法追究違法主體的民事責任,加強訴源治理,堵塞行業(yè)漏洞,打好“打擊犯罪+公益訴訟+訴源治理”組合拳,筑牢公民信息防護墻。
多問一句,挖出行業(yè)“內鬼”
本案涉及的15070條個人信息均以“姓名+聯系方式”的方式儲存在涉案人員的電腦中。承辦檢察官在審查案件過程中,對涉案公民個人信息的來源產生了疑問。為深挖個人信息泄露源頭,承辦檢察官串并分析承辦的另一起房地產中介行業(yè)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,后走訪小區(qū)業(yè)主和手機用戶進行深入調查。通過調查核實,發(fā)現兩起案件中公民泄露的源頭均為通信運營商、房地產工作人員等行業(yè)內部員工,“行業(yè)內鬼”非法收集、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現象不容忽視。
多想一層,堅持雙重審查
拓展刑事檢察多層辦案效果。
強化釋法說理,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。三被告人辯解稱網上“薅羊毛”的做法很普通,不會觸犯法律。承辦檢察官積極開展釋法說理工作,進一步鼓勵被告人自愿悔罪認罪,后三被告人均表示認罪認罰。
注重追贓挽損,嚴防犯罪分子在經濟上獲利。承辦檢察官通過引導偵查機關借助司法審計夯實證據,精準認定三被告人違法所得數額后,多次進行溝通、教育,促成三人主動、自愿全部退出違法犯罪所得。
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。在綜合考慮三人犯罪情節(jié)、認罪悔罪態(tài)度、退贓情況以及社會危險性后,辦案檢察官適時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,及時變更強制措施。
同步延伸公益訴訟雙重履職成效。
邵某某三人非法收集、買賣公民個人信息達15070條,造成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遭到侵害,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。承辦檢察官依據“刑事檢察+公益訴訟檢察”雙線同步辦案機制,在刑事案件審查中同步開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審查工作。最終,在對邵某某三人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提起公訴的同時,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。
多做一些,推動綜合治理
做實訴源治理,加強行業(yè)整治。
為深入貫徹落實“六號檢察建議”精神,承辦檢察官堅持能動履職,向縣住建局、縣市監(jiān)局、縣工信局制發(fā)檢察建議,并牽頭召開“筑牢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防火墻”專項工作座談會,促成多部門開展專項治理。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多輪專項執(zhí)法檢查,走訪、約談房產中介、通信運營商70余家,簽訂《個人信息保護承諾書》,嚴格規(guī)范行業(yè)內公民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。
做精決策參謀、加強宣傳教育。
連江縣檢察院積極分析案件中發(fā)現的行業(yè)內部人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問題的原因、癥結,結合辦案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,向上報送類案分析報告。同時充分發(fā)揮典型案例引領、預防、教育作用,結合該案分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作案特點、方式,搭建“新媒體+釋法說理”模式,起到廣泛宣傳教育作用。(完)